长城说课稿

时间:2024-11-01 08:14:24
长城说课稿

长城说课稿

作为一名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,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。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城说课稿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长城说课稿1

说教学设计:

《长城赞》是一幅长联,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,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,雄伟壮丽的风光,赞美了 “黎庶百工”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。这幅对联语言精练,意蕴深刻,句式整齐,意境开阔,内容博大。在教学中,我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长城资料,提升对长城的感性认识,然后引导学生就对联的特点对课文进行分析,接着再把上联、下联逐句进行分析,边分析的同时边练习有感情的朗读,进而对长城的现状加以介绍,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,并进行了背诵的练习,最后又让学生搜集古迹上的对联,以激发其诵读、积累对联的兴趣。

说教学过程:

课堂上我们就对联的特点对本文加以分析,我出示对联的要求,同学们把对联和本文逐一对照,汇报时,开始只四、五人举手。我叫起了一名同学。

生1:字数相等,你看上联第一句:“起春秋,历秦汉,及辽金,至元明,上下两千年。”下联:“跨峻岭,穿荒原,横瀚海,经绝壁,纵横十万里。”这两句中,3个字对3个字,4个字对4个字,5个字对5个字,其它几句也是字数相等。

师:你观察得不但仔细,而且十分准确。

(生受到受到鼓励和启发,许多学生举手,找出字节数的对应问题。)

生2:“跨”对“起”,全是动词,“峻岭”对“春秋”全是名词。这符合第三条“词性相对”的特点。

(受到启发,许多学生举手,找出词性对应问题。)

生3:“望不断”对“数不清”,“数不清”指建长城的人多,“望不断”说明封垛、关口多。都是形容数量多,但用词不同,使对联读起来更和谐。(又有生提出其他类似问题)

生4:上下联内容不重复,但都是在写长城。

师:对上联从哪方面写长城,下联又从哪方面写长城?(师相机引生进入下面的学习)

说教后反思:

从这个课例我得到几点体会:本文不长,但由于是对联,与诗词不同,与其他体裁也不同,学生学习理解起来,看似简单,但实则很难。

1、从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的体裁特点,突破难点,恰到好处。本文很短,可以只简单告诉同学这是对联,然后单从字面理解入手,再深入探究内涵。可是,本文以对联的形式描写赞美长城正是作者的独具匠心的所在。如果这样简单处理,对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就不会起太大的作用。而拿出一部分时间对本文进行对联形式及特点的处理,效果会更好。实际上也是,课后同学们不但对搜集对联、积累对联的兴趣浓了,甚至有人爱做一些简单对联了。这也是语文教学弹性所致。

2、教无定法,教学设计关注预设,还要关注生成。我原本准备几个背景资料,准备在各个时机出示,但是教学时,在第一环节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长城资料时,有的同学提到了长城建设的传说,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也在其中,这时,我就决定调整出示顺序,相机把我准备的影音资料出示了,学生很感兴趣,后面的学习便没有出示这个资料。

3、交流搜集资料的时间把握不十分妥当,主要表现为耗时过长(10分钟),以至于下面的学习的时装间显得紧迫了。这表明,我在课前应引导学生把资料进行筛选,多余部分可在课下交流,这样课堂的时间就更自如一些啦!

改进设想:

课前、课后应进行对对联的练习。课前练习对对联,既会激发学生积累对联的兴趣,又会使学生对对联形式特点有所把握,更深切体会对联言简意赅的语言风格,进而使学生课上对《长城赞》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便捷很多,会节省很多时间,体会会更深刻,同时,只一课时便会完成主体内容。

长城说课稿2

各位评委老师:大家好!

我是15号,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:《长城素描》。下面,我将从说教材,说学情,说教法,说学法,说教学过程,说教学评价六个方面加以分析。

一、教材分析

1、教材地位和作用

《长城素描》这课原出自清华大学“信息技术教学一条龙”实验教材,教材共四个单元,主要围绕学习金山画王20xx,我根据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安排和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水平,针对四年级上册设计了学习金山画王20xx教学计划,《长城素描》是学生初识金山画王20xx的第一课。利用金山画王在电脑上绘画,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。通过绘制长城素描,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。

2、教学目标的确立

知识与技能目标:

(1)掌握铅笔工具画直线和曲线的方法

(2)会使用橡皮工具,了解三种擦除效果的区别

(3)能利用“档案管理”保存画档并重命名。

情感与价值观目标:

(1)利用金山画王在电脑上绘画,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

(2)通过绘制长城素描,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

3、教学重难点

教学重点:

灵活使用铅笔工具画直线和曲线

教学难点:

会利用“档案管理”保存作品,并重命名。

二、学生状况分析

1、学生心理特征

四年级小学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征:好玩、好问、好奇,他们对理论性强的、枯燥的知识点不易理解,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,本节课以长城画素描为任务来驱动学生的积极性。

2、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

通过三年级课程的学习,大部分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技能。在此基础上学习金山画王20xx.比较容易接受。但学生间技能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,所以考虑在完成任务时能力强的学生分配指导困难学生。

三、采用的教学方法

1、任务驱动法2、演示法3、协作学习法

四、学法

学生课前了解有关长城的资料。积极参与到教学中,倡导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。通过运用已学知识,自己动手实践操作完成任务。

五、教学过程

在教学中,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,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:
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(二)讲练结合,初识金山画王

(三)完成任务,长城素描

(四)练习巩固、随堂小考

(五)总结交流,提升爱国主义情感

具体阐述如下:

(一)创设情境,导入新课

幻灯片出示长城风景实图(创设情境)依次提出问题,激发学生兴趣,让学生对长城实体有个具体的印象,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对雄伟的万里长城有所了解,并初步建立了爱国主义情感,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。然后由长城实体画面过渡到本课的范例,色彩亮丽的画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,老师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本学 ……此处隐藏21367个字……长城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劳动人民的( ),为此作者发出赞叹长城是( )。

(设计意图:好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回味无穷,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,而本课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。)

长城说课稿14

各位评委:大家好,我今天要说的课是《长城》。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:

一、说教材

《长城》是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,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文章,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,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,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,领略祖国风光的秀丽与壮美,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。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风光之旅的第一扇窗口,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,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、智慧和力量,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。

二、说教学目标

本着优化课堂教学的原则,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:

1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。

2、了解长城高大坚固、气势雄伟等特点,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,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。

3、知道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,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。

4、结合理解课文,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。

三、说教学重难点

1、图文结合,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,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,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。

2、展开想象,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。

在教学过程中,我将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,突出重点,突破难点。

四、说教学方法

1、信息技术整合法

学生基本上没机会亲眼见过长城,教学之前,我将精心准备多媒体课件,在课堂上播放长城的视频、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,提高教学效率。

2、以读促讲,读中感悟。

五、说教学过程

这节课我一共设计四个环节

(一)激发兴趣,导入新课

课始,我展示世界各国元首献给长城的题词,并有感情地朗读,如: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游览长城之后,留下了这样的题词“设计者太伟大了,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!”听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。并设疑:长城究竟是一处什么样的建筑,让那么多伟人都来赞美呢?借机出示长城的视频,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的特点。这一环节的设计,激发学生探究长城文化的兴趣。为本节课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的铺垫。
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、自由读课文后让学生谈谈自己最想用哪个词来形容长城。

2、理清文章脉络,知道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。

通过本环节的学习,学生能从整体上理清文章脉络,感知文章内容。

(三)精读课文,突出重点

1、“长城远景”教学

在教学长城远景一段时,我准备一幅长城远景图。让学生先从视觉上感受长城像一条长龙的特点。而对于数字“一万三千多里”,我用具体的实例:二十年前,有个年轻人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,用了整整508天,以此引导学生领会长城的长。并知道这样写,使文章表达更准确,让人更信服。在理解感悟之上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长城的雄伟壮观。

2、“长城近景”教学

学习长城的近景,在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,结合图片了解了“垛子”等之后,我设计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长城示意图的环节,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。这样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。

3、学习观察方法

在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,学生通过观察插图以及认真阅读文章,知道了长城的特点。由此,通过两幅插图的对比,总结本篇课文的观察方法。

4、“联想”教学

俗语说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。在作者的联想这部分教学中,先让学生放开读,读到动情之处批注自己的感受,并以“哪些地方你感触最深”的形式汇报。如“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”学生会用自己的体重来比较。“多少”“才”等词语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赞叹。汇报完后,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,并延伸:“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”,让学生再次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,体会作者对伟大的劳动人民的赞叹。学生通过交流,引起了和作者的共鸣,便产生了朗读的欲望。于是,我再次让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,达到对课文的理解。

4、升华主题

文章的最后一段,总结全文,抓住气魄雄伟引导学生读出自豪和骄傲之情。以“为什么说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呢?”切入点,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。由分到总,升华主题。

5、拓展练习

导入此课时,我以国家元首的题词为契入点,结束时我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来为长城题词,让学生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,以此结尾,整个课堂结构首尾呼应,浑然一体。

长城说课稿15

说活动目标

本次活动选取的是主题网络中的一个内容:大班科学——万里长城。目标定位如下:

(1)引导幼儿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,初步掌握其在古时、现今的作用。

(2)知道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,激发幼儿对劳动人民的敬爱和爱国主义情感。

【分析】要激发孩子对一种事物的热爱必须先要认识它、了解它长城这一建筑的构造并不复杂,由烽火台和城墙连接而成,孩子们也基本熟知。但长城存在于古时和现今的作用却是离孩子们的生活较为遥远的,需要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来达成。因此,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“了解长城是中国的代表性建筑,初步掌握其在古时、现今的作用”。由万里长城的学习,感受劳动人民的伟大和对祖国的热爱需要幼儿情感的迁移。

而情感迁移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又是十分困难的,因为独生子女的盛行使这些孩子自主独立意识过于强烈,情感的激发较难,因此将其定位为活动的难点。

为解决重难点,本次活动主要采用多媒体重现的手段,让孩子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,让他们的鲜血在场景中沸腾起来,从而达到情感迁移的目的。

说活动准备

1。经验准备:了解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。

2。物质准备:多媒体课件——关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建筑、万里长城的雄伟景象、古时人们建造长城的景象、古时抵御外敌入侵打仗时的景象、现今长城作为旅游胜地的景象。

说活动特色

首先是老教材与新媒介的完美结合。作为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曾经反复使用的老教材,如何上出新意,如何挖掘其适合现今社会的教育价值至关重要。本次活动运用最新的教学媒介——多媒体课件,重现了古时人们的建造场面,古时长城抵御外敌入侵时的场景,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该老教材的独特魅力。原来长城是如此雄伟,它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,中国人是这么伟大,这一切目标的达成都得归功于新教学媒介带来的感官享受。

其次。突出情感教育功能。活动始终围绕着中国的万里长城——人类的骄傲开展,包括长城在古时、现今的作用,都为更好地抒发情感做了铺垫。

《长城说课稿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